央媒头条云南讯(记者永光华通讯员张洁 郭宜兵)巾帼不让须眉,柔肩更显担当。在物茂乡基层干部队伍里,李金磊是一朵公认的铿锵玫瑰,她工作勤勉敬业,办事雷厉风行,兢兢业业且淡泊名利,2021年,大学毕业的她便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村务工作,扎根罗兴村。
作为人大代表,她始终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融入血脉,以“党建强村、产业富村、服务暖村、治理兴村”为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奋力书写着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的忠诚与担当。先后荣获云南省公安机关“五优”群防群治力量优秀治保员、楚雄州2021—2023年优化政务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优秀个人、元谋县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
代表履职强根基,锻造振兴“主心骨”
“建强支部是振兴根基,当好代表更要凝聚民心!”这是李金磊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她行动的指南。她深知,发挥好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建强基层党组织的关键。面对村级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显等难题,她一方面立足代表身份,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倾听民声,收集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组织活力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创新构建“党支部书记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双带”机制,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关键领域设立“党员+代表”责任区,激励党员和人大代表在矛盾调解、政策宣传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她创新方式,将党课和代表履职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邀请农科专家现场授课28场次,通过“田间教学+实践锻炼”,党员和人大代表普遍掌握2项以上实用技能,培养“土专家”“田秀才”50余名。她积极探索实践代表活动“3+”模式,常态化开展“助农春耕”“孝老爱亲”等特色活动30余次,让服务群众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代言产业谋发展,铸就富民“金钥匙”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硬道理,作为人大代表,更要为乡亲们蹚出致富路!”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境,李金磊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谋划、主动求变,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平台,将调研走访中村民的强烈期盼转化为履职动力。在乡人代会上,她积极提交关于发展特色农业、优化产业布局的议案建议。在她的带领下,2024年罗兴村发展高品质雪茄烟种植300亩,产量330吨,为雪茄烟种植户创收190多万元,成为全州唯一一个雪茄烟种植产区。2025年,她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奔走协调、对接资源,争取实施了罗兴村等5个村蔬菜种植提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从艰难的土地流转,到紧张的配套建设保障,她以代表担当驻守一线,完成241亩土地流转,建成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让15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增加村集体经济4.9万元。针对本村土地流转后剩余劳动力多的实际,她建立了外出劳务人员档案和通讯录,通过“能人带众人,众人成能人,能人带全村”的劳动力转移模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转移村内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如今,罗兴村外出打工的村民已走到上海、广州、深圳等省内外城市,2024年全村已实现劳动力转移2002人,仅劳务收入一年就可达到人均3万余元。村民增收的笑脸,是她作为人大代表履职成效最生动的注脚。
为民请命解难题,绘就幸福“新画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大代表就是要为百姓代言,解决急难愁盼!”李金磊始终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作为办好民生实事的突破口。面对群众反映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她深入调研,在人代会上多次呼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最终促成108国道至土林公路修复工程实施。施工期间,她白天现
场协调解决建材运输等难题,履行监督职责确保工程质量;晚上入户动员,组织村民投工投劳,硬是将坑洼的混凝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在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期,她带头拆除自家残垣断壁作表率,并针对部分村民的抵触情绪,耐心解释疏导,同时发动群众帮助拆除,最终赢得广泛支持,全村累计拆除残垣断壁100余处,创建“绿美村庄”示范村组3个,“绿美庭院”示范户207户。针对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高的难题,李金磊探索实践“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模式,建立“积分超市”,将志愿服务、孝老爱亲等纳入积分兑换奖励,激活村民对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积分制推广的过程中,她动员人大代表从积分规则制定、积分评定、积分兑换全过程深度参与,确保了积分规则更精准、评议更公平。自从“积分制”建设运行以来,罗兴村的村风民风不断向好,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得到大幅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小积分”变成了村民的“幸福币”。村民张大姐指着干净整洁的村巷道感慨:“李金磊代表和村里真给咱办实事!以前乱糟糟,现在美得像花园,这日子有奔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肩上扛起代表职责,行动就承载万千期盼。”李金磊用坚实的步履丈量民情,用真挚的情感温暖民心,用务实的担当履行使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在她的带领下,罗兴村正沿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让鲜艳的党旗和庄严的国徽在乡村振兴一线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