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洒傣陶:岁月的坚守,沉淀出花腰傣村寨的那一捧烟火气

北纬24°2’47″,东经101°33’54″——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土锅寨。

土锅寨位于巍峨而神秘的哀牢山脚下,是一个因制作土陶而闻名的花腰傣村寨。居住在这里的花腰傣,因祖辈会用土烧制土锅、土陶而远近闻名,故取名土锅寨。

追溯时光,这里从事制作土锅已有300年的历史。而在这个花腰傣村寨里,大部分人都会制作土锅。

至今,土锅寨仍按古老的手工方法进行土锅、土陶的制作。这些土锅是远近群众用于煮食、装水的生活器皿。品种有贡万(烧碗)、贡宠(烧锅)、贡皇(烧盆)。相传土锅寨制陶技艺传女不传男,为的是一旦家里遇到不测时,妇女能有一技之长,而不至于求生无路。

2024020112580825

 

时光清浅  温婉如水

暖冬,太阳,土锅寨。

墙角的条石上,96岁的花腰傣老奶奶刀玉蓉,悠闲地坐着烤太阳。

在时光的缝隙里展颜一笑。

近一个世纪的时光,在她脸上刻录了太多的沧桑和皱纹;但她的目光里,依然保留着温和、从容和淡定。

她在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62年的党龄。

老人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只记得周围的平寨社区,也有当年和她一起入党的老党员。但现在,那些人已经作古,只有她还坚守着这个祖辈留下来的花腰傣村寨。

于她来说,岁月只是削饰了她的容貌,但消磨不了她的初心。她依然是村寨里最老、最受尊敬的老人,依然是村寨里最老的党员。

她膝下有一子一女,现在依然和儿子生活在一起。

2024020112591722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制陶的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她也一代代传给了子孙。至今,她家的土锅依然是附近花腰傣人家最喜欢的生活器皿。

今天,是她的孙子刀政林烧制土锅的日子。孙子和孙媳忙着往“土窑”里搬土锅坯子;她帮不上忙,也不想碍事,就来街角坐坐,任凭孙辈们去忙吧。

在她的视线右边,69岁的刀政林正和妻子,将近期做好晾干的土锅坯子搬到不远处的“土窑”里,附近的邻居们都来帮忙。

土锅寨的土锅,是低温烧制的,温度不能超过900度。

烧制时,在棚子下面的灰烬里,铺上厚厚一层稻草;将土锅坯子尽量细密地堆在一起,上面蒙上厚厚的稻草,再盖上一些灰烬。点然后焖上一夜,第二天扒拉开灰烬,就可以收获土陶了。

相对于烧制土锅的温度,刀政林从奶奶那里就知道,低温烧制的土锅,在平时比高温烧制得更耐用。这个经验和对温度的把握,让他每次烧制的成品都很满意。

点燃稻草,刀政林退后,任由稻草在缓慢地燃烧。

袅绕的烟气中,有刀政林对生活的满足,也有对未来的诸多期许……

2024020112580328

 

心如止水  光而不耀

街角、墙根、暖阳。

刀玉蓉的目光,望了下孙子的“土窑”上空飘荡的烟气,知道此时的火候不大不小,孙子已经得到了烧制土锅的真谛。

于是,转头望向了左侧。那里挂着一个牌子——正富土陶工艺坊。

刀正富,也是土锅寨里名副其实的“土锅大王”。对这个孩子来说,刀玉蓉也是看着他长大的。

二楼,窗下,工作室。

周围摆满了各种土陶制品和工艺品,刀正富在聚精会神地捏着手里的泥巴,制作出了一件时尚的工艺品烟灰缸。

想要成为一等一的高手,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就是心甘情愿地接受千锤百炼。

戛洒镇的傣陶种类很多,有盛水的、盛米的土锅,盛水的茶壶、水杯、背壶,盛饭的土碗、土蒸子、土花瓶、土花盆,还有土制的民族民间工艺品。

凡是民间需要的生活器皿,都可以用土陶制作。

按照原始的手工操作,匠人们使用的工具有木板、木棒、鹅卵石等。

制作前,先将专用的泥土运到阴暗角落,除去杂质,舂成细土,再和成泥巴。制作方法也很简单,主要是靠个人的经验和技艺;外观的花纹,用一块刻有鱼尾形的木片敲击而成。

其实,早在300多年前,戛洒的土锅就是用土锅煮猪、牛、羊、狗等肉。土锅煮出的肉味很独特。所以,外地人到了戛洒,非吃一次汤锅不可,也就有了“到戛洒不吃汤锅,就不算到戛洒”的说法。

2024020112590282

 

秘境所至  世界为开

漫步时间回廊,岁月如沙。

今年46岁的刀正富,从13岁开始看村中老人制陶开始自学,而后经过了28年的学习。

在此过程中,他曾多次受过昆明美术学院教授和专家们的指导。他多次探索和研究,熟练掌握了许多制作土陶的技巧,也掌握了整套土陶的制作工艺,包括选土、舂土、筛土、合土、制陶、烤陶、烧陶等。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在掌握了土陶制作的所有技艺后,他还把土陶制作技艺,传授给妻子和同村的其他土陶艺人。现在,有10多名传承人在他的带领下,掌握了土陶制作技艺,是花腰傣土陶制作的主要传承人之一。

在他的带领下,土锅寨制作的土陶工艺品,不再只为家人或亲戚所用,而成了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

在秉承传统土锅工艺的基础上,刀正富遵循艺术与实用,舍弃浮华琐碎,追求古朴自然,风格多变而不落俗套。

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尤其是有了古老的花腰傣民俗文化的渗透,他的这些工艺品背后,更多了一层深厚的内涵。他的作品经过了泥与火的淬炼,技与艺的打造,使得这种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品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2年10月,玉溪市农业局将其作品带到南京参赛,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产品创意银奖”;同年11月,刀正富荣获“新平县‘十一五期间’残疾人自强模范荣誉称号”;2013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届农民工文化节,农民工才艺大赛中荣获“美术工艺类二等奖”;2013年获得“玉溪市民族民间工艺师”称号;2016年7月获新平县首届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大赛金奖。

2024020112582131

土锅,这项诞生在花腰傣土地上的传统工艺,在刀正富及更多花腰傣艺人的手中,逐渐散发出更加绚丽、璀璨的艺术光芒。

历经岁月的坚守,也沉淀出花腰傣村寨的那一捧烟火气。文/张密 余迷  图/洪晓霞 贾翔

(1)
上一篇 2024-02-02 17:53
下一篇 2024-02-02 17:55

相关推荐

                                                                                                                  致敬城乡美容师-发现最美环卫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