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古老神秘的瑶族圣地(下)  

“一问江水猛涨,请你去不去?二问黑风暗雨,请你去不去?三问大虫拦路,请你去不去?四问恶蛇在路,请你去不去?”

“十问”,是瑶族男子度戒仪式中的一个环节。和电影《少林寺》中觉远受戒时的台词:“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有神似之处。

2024020702075278

 

瑶髓:古老神秘的度戒仪式

度戒,是瑶人的一种尝试,它试图开启人与祖先,人与天上的神灵之间被封闭的对话时空。实现人祖、人神之间的深入交流,也试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社会伦理、家庭伦理、族群历史等知识,以神、祖的名义灌输给即将成人的男孩。

这个特殊的仪式,在长幼之间、在师徒之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有瑶族人把度戒活动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洗礼、一种成人礼,或是成人入教仪式。所以,度戒也是瑶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近日,在河口县 “非遗日”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经验交流会上,来自全县的瑶族度戒师在一起进行了交流。两天的时间里,他们用瑶语交流了在度戒仪式上各自的心得和经验。

但是,度戒师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身份、一种地位、一种荣耀。

三个度戒师,一鼓两鈸,轻敲慢转,仪式独特;锣鼓转快,一红衣老者,人如瘦竹,闻声而舞,动作轻灵,手执法器,赤足祈祷,神色虔诚;经声不绝,低沉悠扬,鼓舞相合,神秘异常。转而,一戴面具的“孤独仙婆”,蹀躞而出,口中咿呀,动作独特,让人领略了不同风格的度戒场面。

这是在河口民族广场,度戒师们表演的精彩的“度戒”片段。

“每次度戒时间,都要花几天时间,报酬也就是很少的一点酬金和一条猪腿。但对我们来说,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就是这种瑶族的核心文化,能够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70岁的邓朝亮,是河口县桥头乡竹林寨羊棚二组的度戒师,也是省级非遗传承人。

在他手下,度戒了100多个瑶族男孩。现在,他的侄子李有田等人,也已经继承了他的衣钵。在桥头乡的12个瑶族寨子,度戒仪式都是他们在做。

“他们不为钱财,只为建立更加庞杂的师徒关系——这是瑶族社会的一种特殊、稳固、基础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师傅可以接受徒弟的尊崇和拥戴,徒弟可以在师傅的帮助下学会感恩和敬畏。师傅曾经是别人的徒弟,徒弟在未来可能成为别人的师傅。师师徒徒,像蜘蛛织网一样,编制出男人间的关系网络。女人当然被网在男人的世界里,这是一种在其他民族里、很难找到的特殊的社会关系网。”

玉溪市作协理事蔡传斌,这样评价他对瑶族度戒的看法,煞是精准而独到。

2024020702075310

 

瑶歌:古老瑶山的深度变迁

“出门脚踏柳州水,柳州江底闪白光。水淹湖南洞庭湖,逃迁柳州游过乡……”远处传来的一首瑶歌,曲调绵长,在夜空中隐约传来。

“这是一首迁徙的歌谣,是瑶族的一首民歌。”

邓国群,瑶族,河口市文化馆非遗办公室负责人。上水槽是他曾经工作多年的地方,对这里的风土人情了若指掌。

据《红河州民族志》记载,红河州的瑶族祖先属于先秦和汉唐时期,属于洞庭周围的“长沙蛮”、“武陵蛮”中的一部分。民歌中描述的,是河口瑶族的祖先迁到广西之前,就居住在洞庭湖。

省瑶族协会会长李清毅,老家就在上水槽村,而盘正元是他的妹夫。所以,这次他选择在自己家里招待我们。

“今天晚上,村里的一些群众会来对歌,让大家领略瑶歌的魅力。”李清毅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

桌子上,瓜尖、瑶瓜、小米辣、淡菜、野菜,都是当地的农家菜;两盆鸡肉,散发出醇厚的香味。烈酒的魅力,让在座的瑶族汉子很快兴奋起来。

酒酣耳热,一拨拨当地群众陆续来到,凳子上、床沿上,都坐得满登登的。瑶族男子的黑色马甲,瑶族女子的绣花服饰,让我们领略到了瑶族服饰的独特。

歌声响起来,乐器奏起来,瑶族的对歌,一浪浪在山寨的夜空中开始飘荡。

“瑶山乡是瑶族主体民族乡,瑶族语言保持得非常好。很多老人不会讲普通话,但瑶族讲得非常流利。即使我们来到寨子里,往往讲不了几句普通话,一遇到周围的群众,马上就被‘勾引’得用瑶语交流了。” 邓国群热情地和我们聊着。

瑶族是个善歌的民族,也是用歌声陪伴一生的民族。

在瑶山,每年传统节日都会举行对歌活动。对歌是比较大的活动,瑶族群众队歌时载歌载舞,热闹非常。

平时的“串寨子”,是通过对歌来加深联系和寨子间的友谊。每个村寨,对“串寨子”对歌活动都比较重视,客人来了,地主一方要准备酒肉招待,大家坐下来常常一对就是一天,有时候甚至是两三天。

哪个寨子在对歌中占不到上风,就感觉没面子,甚至请来对歌高手“助阵”。哪个村寨里,要是没有几个对歌高手,也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对歌时,一般是男的和女的对歌,女的和男的对歌。只有在婚礼上的对歌,才会出现男的和男的对歌,女的和女的对歌的现象。”

2024020702075566

在当地,男女青年,便是通过“串寨子”的对歌,来选择自己的意中人。

一旦男女青年互相中意了,还要“咬手定情”。男青年委托朋友和亲戚送去诸如两分钱、两支烟这样的礼物,到女方家“问婚”;女方家要是有意了,会送点女子的刺绣作为回馈。之后才委托媒人,“吃订婚鸡”、“唱订婚歌”……

从那时起,歌声就会陪伴着这对男女走到白头。

瑶山镇,瑶山乡的政府所在地。晨雾未散,镇上就开始忙碌起来。

镇边的菜市场里,还飘荡着雾气,很多刚从山上采摘下来的青菜、野菜已经摆到了市场上:角果蓝、苦兰、野生姜苗、苦果,琳琅满目。很多瑶族群众卖东西不用塑料袋,索性随便采几片芭蕉叶包裹着。

“瑶族群众比较宽厚,不善于斤斤计较,往往一元钱就给一把青菜或者野菜。而瑶族群众喜欢吃苦凉的东西,所以苦凉的野菜很受欢迎。”

从菜市场出去不远,就是瑶山乡文化站。很多盛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文化站,在民间传承老艺人邓清亮和盘国亮带领下,演唱着“瑶人历史记”。

省瑶族协会秘书长盘金祥介绍,今天,正好是瑶山乡瑶族民歌培训班开班的日子,这批41个学员,都是瑶山能歌善舞的青年。希望通过年轻人的传承,将瑶族深厚的民间文化传承下去。

“说起瑶人历史记,从旧到今过日长。瑶人本根广西区,搬落云南到如今……”虽然我们还是听不懂瑶语,但每个学员脸上虔诚的表情,显示了他们对瑶族祖先的敬重,对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

蓝边帽子、绣花披肩、黑色长裤、绣球束腰、珠链绒穗,这些瑶族女孩的服饰和瑶族男子的黑色马甲……在这一刻,都深深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完)(文图/张密 余明

 

 

 

(0)
上一篇 2024-02-07 16:37
下一篇 2024-02-07 16:38

相关推荐

                                                                                                                  致敬城乡美容师-发现最美环卫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