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紫春:“昆虫捕手”建成“乡村博物馆”

文图/沈仕春 杨学英
在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漫湾镇昔宜村新建综合办公室的二楼,有一个专门的昆虫乡村博物馆,这是当地人被誉为“昆虫捕手”的熊紫春发现“小昆虫”里的“大世界”,这里展示了在当地大山里他发现的“虫虫”,这个“玩虫”快十年的小伙子,在自家发现并命名多种新的昆虫,这个展厅展示了其中138种蝴蝶、25种昆虫,为昆虫研究的业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开启当地幼儿和青少年对奇幻大自然的认识、兴趣,发挥了重要意义。

2023070323400141

据了解,1990年,熊紫春出生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漫湾镇水坝头村。学习之余他会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上山抓虫、下河摸鱼。在这里,他享受了一个美妙而纯真的童年,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对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埋藏心底的热爱。但信息闭塞的家乡没有书籍可供查阅,学校里的自然课也以物理、化学类知识为主,他没有条件接触到更多与昆虫有关的知识,只能听村里的老人们讲一些本地昆虫的民间俗称与基本习性。很多时候,熊紫春都是一个人伏在树林里默默观察,然后把对昆虫的发现写在日记和作文里。

2023070323403076

有一次,熊紫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只不认识的昆虫身上爬满了小虫子在前进,当时的他理解为“这些小虫子是大昆虫的宝宝”。直至2009年,他考入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才解开疑惑,幼时发现的那只不知名的昆虫是犀金龟,而小虫子是蛛形纲的螨虫,它们趴在犀金龟的身上是为了“搭便车”。在大学里,除理论学习外,熊紫春还参与了许多校外实习,学会了有目标地在野外采集昆虫和制作标本。大学里的专业性学习为熊紫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意识到,小时候听村里老人口耳相传的很多昆虫知识是错误的,而对这些知识的科普是个很有必要的工作。

2023070323410285

2013年,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毕业后的熊紫春回到了家乡云县漫湾镇昔宜村水坝头小组,作为村里的第二个大学生,他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大城市发展,而是选择回到老家做昆虫调查类工作。立志要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家乡做一点贡献。在他的记忆里,家乡有许多特殊的昆虫,琢磨清楚这些昆虫,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于是,他开始了昆虫生物多样性调查之旅,他利用专业知识,向村里的孩子科普昆虫知识,带他们去野外采集,教孩子们认识身边的物种。孩子们逐渐认识常见昆虫,看到鞘翅目昆虫时再也不会只说“滚屎虫”。家乡独特的生态环境给熊紫春的昆虫多样性调查带来了广阔天地。每年,他超过半年时间都在野外。他喜欢这份野外调查工作并且乐此不疲。“去深山发现虫子,就像见到多年未见的异地恋人。”用熊紫春的话说,“跟虫子在一起感到很平静”。
如今,熊紫春与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合作在期刊上发表文章,记录中国昆虫新记录种1个、云南新记录种1个、临沧地区新记录种13个。截至目前,他对临沧本地的昆虫已经收集3000多种,做成标本记录保存的有1000多种。

2023070323414889

熊紫春应邀将收集制作的昆虫标本带到昆明云纺博物馆参与COP15线下展览,这些标本生动展示了昆虫的形态,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前,作为一名地方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少数民族代表,他再次受邀向世界讲述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精彩故事。2023年2月14日临沧小伙熊紫春以“昆虫捕手”的身份,成为新华社《新青年纪录》“中国@新青年”第八期的封面新闻人物。
2021年11月,怀揣对昆虫科考的炽热之情,熊紫春从家乡的小村庄走到了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正式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昆虫捕手”,开启了另一段与虫虫们的亲密之旅,愿熊紫春在他探索的昆虫世界里为世人打开一扇奇妙的探索大门,为世界生物研究作出云县山里人的贡献。

(0)
上一篇 2023-07-03 17:23
下一篇 2023-07-04 09:58

相关推荐

                                                                                                                  致敬城乡美容师-发现最美环卫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