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柯里:留得住乡愁的地方(上)

编者按:

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宁洱县现存较为完好的古驿站之一,其历史价值很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那柯里段茶马古道、百年荣发马店、那柯里风雨桥,还有当年马帮用过的马灯、马饮水石槽等历史遗迹和遗物,具有悠久的历史痕迹和深厚的茶马古道文化。

那柯里还是被称为“云南省第二首《小河淌水》”——《马帮情歌》的诞生地。

2008年,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当时任国家副主席),曾亲临茶马驿站那柯里。

2009年12月,那柯里茶马驿站成功申报为第二批省级旅游特色村。2012年12月,在中国国家地理推出的“寻找中国最美风景县”走进云南活动和进行“云南10佳最美风景县和30佳最具魅力村寨”评选活动中,那柯里村被评为“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之一。

2024020406361023

“笃笃……笃笃……”每次马蹄的落下,坚硬的马蹄铁都会在崎岖山路的山石上,敲出一点细小的火花……一列列马队的经过,一个个马帮地来回奔袭,千万次马蹄铁的敲击,让山道上的马蹄痕迹逐渐鲜明起来,形成了一个个深浅不一的马蹄窝。

后来的马帮和马队,就踩着这些马蹄窝往返。随着无数支马帮在丛山峻岭中的穿行,云南的茶叶和特产销往世界各地。这些当年马帮走过的山道,也成为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

追寻着深深浅浅的马蹄痕迹,一个古老的小镇出现在眼前:小桥流水、古老民居,历史的风烟还在这里凝聚着,留下了很多岁月的沧桑。古老的农耕作坊、淳朴的手工制作,依然比比皆是。青石铺就的蜿蜒小巷里,一扇扇古旧木门遮挡的小巧院落里,留下了无数青丝女子的哀怨,也锁住了无数赶马汉子的乡愁。

那柯里,茶马古道源头之一——一个留得住乡愁的地方。

2024020406360242

 

蕴含马帮文化的古驿站

茶马古道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祖先创造性地开通了这样一条与外界商贸交流和沟通的路线: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以崎岖山路为载体的民间商贸通道。

普洱古城叫宁洱,即当年普洱府的所在地。1729年普洱府设立,到了咸丰、同治年间,普洱府城已经成为一座拥有20多万人口的大城。宁洱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勤劳的宁洱人铸就了“普洱茶”这一驰名中外的历史品牌。

2024020406360460

从唐代开始,古普洱府(宁洱)就因普洱茶和磨黑盐的产销成为商贾云集、马帮络绎不绝的重镇。茶马古道的拓展,带来茶业的兴盛,马帮也成为促进普洱茶名扬天下的传递者。

然而,目前,在茶马古道上得以保存下来的古驿站少之又少,而那柯里算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个古驿站。

那柯里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是当年马帮上京城和出缅甸、老挝的必经之路,具有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马帮文化。

但是,那柯里却小得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

2024020406360752

那柯里古驿站四面环山,两条小河盘旋相汇于此,山青水绿,自然生态良好,景色十分秀丽。

这里有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那柯里段茶马古道,整段古道用人工打制条石和自然砾石铺就而成,路面宽1.5到2米,是古代直至解放初期连通昆洛公路时思普区北上南下的交通要道,为自宁洱县经思茅区至澜沧县的茶马古道里的一段,古树参天,古道沧桑,韵味悠远。

这条古道,也是华夏文明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那柯里”为傣语译音。“那”为田、“柯”为桥、“里”为好,“那柯里”的意思就是说这里小桥流水、沃土肥田、岁实年丰,是理想的人居之地。

但是,这里原来却是一个令人悲伤的地方,它原名叫“马哭里”。

2024020406360889

相传,无论从磨黑孔雀坪下来走夷方,还是从思茅(现普洱)上来、经官府大道入京的马帮,都须在那柯里的“荣发马店”歇脚过夜。

进出“荣发马店”的马帮,还要涉水淌过马店前的一条小河。马驮重负,涉水而行,更是艰难无比。劳累的马儿行走到这里,面对清凉的河水,都会流下伤心的泪,因而得名“马哭里”。

爱马如命的马锅头,几次上书官府,历数马帮涉水之艰难。之后,官府遂了马锅头的心愿,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长20余米、规格为五格的“风雨桥”。从此,“马哭里”更名为“那柯里”。

这条驿道历史久远,从元朝开始至明朝、清朝时,都有官府在此设关,派兵把守。

2024020406361483

解放前,那柯里属关哨汛塘之要地,清朝光绪年间称“那柯里塘”,设兵6名,归中营左哨头司把总管辖。那时的那柯里,是茶马古道上热闹繁忙的驿站,马帮往来不断,客栈和马店林立,小桥流水,人欢马叫,十分热闹。

直至上世纪40年代末,马仍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形成了驿马通行大商道。商贾以马锅头带领马帮驮运普洱茶等货物,在驿马大道上穿行。出境驿道有东北路、南路、西北路、东南路、西南路5条茶马古道。南路经思茅、过佛海、到打洛、入缅甸,全长311公里。

2024020406361561

那柯里是个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斑驳的茶马古道遗址上,至今石板上仍清晰遗留着一个个长满了青苔的马蹄印。当年的赶马汉子,背井离乡、离妻别子,穿越凶险的十万大山,将一驮驮茶叶和盐巴运出去。其中的艰辛,常人难以望其项背。

当年,从茶马古道走到昆明,要走一个多月。而现在,天堑变通途,从那柯里开车到昆明只需要几个小时。

2024020406361769

 

那柯里驿站的末代赶马人

据《赵氏家谱》考证,茶马古道明朝以前便有毛路形成,光绪初年铺设石子路面。明末清初时期,那柯里尚没有建盖客栈。

清嘉庆25年(公元1796年),赵氏家族祖先赵琼芝由保山沙坝村迁徒到普洱那柯里定居,以务农为生。于道光10年(公元1831年)开设了那柯里茶马驿站,并建有酿酒房经营。到目前已经217年,赵氏家族在那柯里繁衍了七代裔孙。

九十高龄的赵发昌老人,就是千里茶马古道上那柯里驿站的末代赶马人。

赵发昌老人是驿站第三代传人,他既是驿站店主,又是赶马行商的高手。多年来与普洱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为人正直善良、助人为乐、侠肝义胆,曾经担任过那柯里乡长。

2024020406361861

民国初年,普洱瘟疫横行,以至普洱城人口灭绝、稼禾荒芜,致使虎豹入普洱城,己是历史不可磨灭的事实。当时,“摆子”(疟疾)瘟神吞噬了无数边民生命。

那时,王晓楼的戏班到普洱镇城隍庙定居演出,历时三年。王晓楼是山东人,颇具有梁山好汉的英雄气质,精通武学,为人大义豪爽。传言他从城隍庙地下,能一步跃上高高的戏台,有“踏雪无痕”的一身轻功。曾有普洱当代张、杨、仲、何四男子,拜师于王晓楼处学艺。

普洱旧时的文昌宫隔壁与城隍庙之间,有一所“李鼎州医院”,是普洱百年史上的第一家西医医院。主治医师兼院长李鼎州风度翩翩,为人谦和。

一日,普洱正值霪雨霏霏之季,当晚王晓楼戏班在城隍庙演出。他刚唱完“十字坡武松闹店”,未卸装便来到庙门口,准备吃点夜宵。忽然看见庙门前聚集着五个壮汉,一身泥泞,冷得直打寒颤。

2024020406362949

王晓楼上前抱拳询问,并邀请几个人到庙中烤火。五个壮汉之一,正是茶马驿站那柯里乡长赵发昌。赵发昌等人介绍:“我们几个家住那柯里,平时靠赶马为生。今天从那柯里赶到普洱,是想找县官反映一件急事。看今天天色已晚,只有等明日再说了。”

王晓楼忙问缘由,赵发昌说:“最近,普洱茶马古道那柯里驿站疟疾盛行,昨天早上有6个赶马人高烧病倒,这条路上还有其他赶马人卧床呻吟。情急之下,没有办法,只有找县官反映情况。”

王晓楼说:“找县官没用,他又不会看病,这种急事只能找医生求救。”赵发昌说:“我们是山野村夫,识不得医生呀!”王晓楼言说:“没事,隔壁李鼎州大夫平常和我交往密切,我领你们前去拜会,请他想个办法。”赵发昌忙说:“多谢王帮主深恩,此事若得解救,茶马人永铭心头。”

在王晓楼的搭桥下,一行人急忙找到了李鼎州求救。李鼎州分析了病情,提出了治疗方案,并拿出两箱“复方奎宁丸”,要赵发昌等人明日一早拿去茶马古道上见人就发,可以立竿见影。但是,这两箱药的药钱,折合200大洋,赵发昌等人一时却拿不出。

这时候,王晓楼说:“李院长不用着急,王晓楼虽是山东武生,来普洱已三年,这200大洋晓楼代付了。”

2024020406303247

次日,赵发昌领人把药送到古道发放,并从马背上卸了两驮上好“春尖芽茶”赶回普洱,要送王晓楼和李鼎州各一驮,以表回谢。赵发昌说:“赵某不是负义忘恩之辈,这两驮茶叶是今年上好的芽头,送给两位品尝。”

李鼎州收了茶叶后,却将200大洋药款如数退给了王晓楼,说:“王义士,你侠肝义胆,我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200大洋药款,当我赠给茶马古道的客商解病疟吧。”

这,就是千里茶马古道上的一次“以茶易药”的侠闻轶事。(未完待续)(文/张密

(0)
上一篇 2024-02-04 15:01
下一篇 2024-02-04 15:20

相关推荐

                                                                                                                  致敬城乡美容师-发现最美环卫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