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站麻园·Yue五华”中秋主题活动在米轨昆石线麻园站举办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宋代词人谢逸的《点绛唇》,将中秋的氛围写得柔肠千转,淋漓尽致。
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9月14日至17日,由昆明市五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五华区委宣传部等部门牵头,由丰宁、龙翔街道办事处、云南文旅交通及云南米轨商业运营公司具体承办的“此站麻园·Yue五华”中秋主题活动,在米轨“昆石线”麻园火车站举办。
此站麻园人文再现
据悉,此次中秋主题活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以家门口的中秋节为切入点,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特色与周边居民的互动性。
期间,每日开展的文艺演出除专业文艺团体外,更多的是居民艺术团体,还有自告奋勇的游客。
惠民集市多以云南特产和自制手工艺品为主,周边居民展示着自己手工艺的同时,飘香的手冲云南咖啡溢满集市;游园区内,不少游客通过挑战各类寓教于乐的小游戏,以完成自己的集章之旅;一旁的各类宣传点,也向过往的游客普及防诈、普法知识。
“一张照片能够唤醒一个记忆,时光就在此中流逝”。
在之前的麻园车站内,正在举办着“米轨·时光”摄影展,四壁上关于云南独特的米轨火车的老照片,让不少人流连忘返。一些老昆明人,在老照片里追忆着逐渐遥远的时光和记忆。
这些照片来源于本土摄影师马云刚。马云刚1966年出生于昆明,1983年开始自学摄影,1992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现在就职于昆明广播电视台、自由摄影家。2014年,马云刚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终将消失的印记·滇越铁路影像纪行》项目组,对米轨铁路昆河线进行了两年多的调研和跟踪拍摄。
多年来,马云刚不断漫游在米轨铁路上,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观察着这条铁路,用挚爱和诗意之心拍照片,为的就是这条不应忘却的铁路。
2017年,马云刚的摄影作品《滇越铁路影像纪行》组照,应邀参加了“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专题作品展。
“今天,在这里呈现的照片,都是我用10年时间,陆续在米轨铁路上拍到的。”马云刚表示,这些照片凝固着每个拍摄瞬间的思绪,被定格的空间和时间里,透露着它本身的价值。“我希望通过这些照片,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条铁路。”
不该被忘却的铁路
若将中秋对折,一半是月色,一半是秋色。
若将麻园站的米轨铁路对折,一面是“滇缅铁路”抗战的艰辛和民族苦难;一面是“云南省百年米轨旅游开发运营项目”带来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昆石铁路为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修建的“滇缅铁路”残段,于1938年12月开工,已有80多年历史。1942年停工时,已完成80%,昆明北站至安宁站间也已通车;因日军入侵,安宁至石咀间路轨拆除。解放时,仅有昆明北站至石咀站间通车,故改名为昆石铁路,是昆明铁路局辖内的昆明米轨枢纽的一部分。
昆石铁路线路全长12.4千米,全程有三个区间,分别是:昆明北站-麻园站(4千米);麻园站-团山线路所(3千米);团山线路所-石咀站(5千米)。全线行车控制采用老式的电气路签闭塞机操作,自起点站至终点站都设有一部苏制的电气路签机。
麻园站地处昆明城西北虹山脚下与蔡家村之间,抗战时期修建滇缅铁路时建设,当时称为昆明西站——这,就是这片地区被叫作“西站”的由来。车站设道5股,有可供汽车进入的货场,为货运中转站。
从2012年2月5日起,因昆石线设备维护需要,8867/8868次两趟通勤车停开。2016年,因地铁建设该段铁路停运,麻园火车站也因此而荒芜。
本次活动所在的米轨麻园站,系“云南省百年米轨旅游开发运营项目”第一阶段“昆石线”复通重要站点。
随着“云南省百年米轨旅游开发运营项目”的推进,米轨麻园站再次人头攒动,这预示着这条饱经沧桑的铁路即将焕发新的生机。
“百年米轨项目系2022年6月云投集团、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和中车城市交通,共同签署的‘云南省百年米轨旅游开发运营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三方联合保护开发云南米轨铁路资源。其中,第一阶段复通米轨‘昆石线’12公里区间。”
项目招商部负责人陈炜桥介绍,百年米轨项目旨在通过复通米轨铁路,推动米轨旅游资源产品化,解决昆明体验式旅游供给不足问题。
“目前,先期推进的麻园至小菜园段街区正在建设中,街区采取‘米轨+业态+绿道’的方式,打破市区内米轨封闭区间,打造集人文、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线性景观,着力成为昆明市旅游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该段街区预计10月1日开街运营。”陈炜桥介绍。(文图/张 密 余 迷 邱琬婷)